在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2024-05-06 06:23

1. 在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计税基础,是站在税法的角度,判断

资产要交多少所得税--资产的计税基础
2、负债能少交多少所得税--负债的基础基础

在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2.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何不同

你好,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不同: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一般情况下,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a)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b),即a-b。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摘要】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何不同【提问】
你好,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不同: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一般情况下,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a)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b),即a-b。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回答】

3. 简述负债账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涵义,并举一例说明

1.资产的计税基础       举例说明,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然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后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        举过例子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理解资产计税基础的定义可能就会感觉到相对容易一些了。        所谓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        仍然接着上面的例子,假如,这批存货已经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按照会计的处理,存货的账面价值应该是80万元减去2万元,也就是78万元,因此,我们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也应该是78万元。那么,这笔转让存货的会计利润就是12万元(90-78)。在这种假设情况下,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是否也是78万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国税法上除了允许“坏账准备”在税前扣除(也仅仅是部分允许扣除,有规定比例5‰),其余资产的减值准备都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笔存货的计税基础依然是80万元。        2.负债的计税基础       仍然先举例子,比如说某单位生产电视机,大家知道电视机都有保修,保修属于售后服务,而售后服务又称为产品质量保证,在会计上属于或有事项,企业应当根据产品以往保修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年的销售数量进行预计负债的确认。假如2008年全年确认的预计负债为60万元,并将此列做了当年的销售费用,于是当年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假定该项以前没有余额,同时当年也没有使用任何保修费)。按照会计上的处理,既然列作了销售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就可以作为利润的减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税法上却规定:该项保修费要在未来实际发生时才能在税前列支(扣除),由于今年没有使用这笔保修费,因此这笔60万元的保修费今年就不能在税前扣除,只能将来逐步扣除。按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看了上面的例子,再来理解一下负债计税基础的含义: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由于今年没有使用保修费,今年计税时就不扣除任何保修费,也就是说这笔保修费要在未来计税时扣除,所以,该笔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60万元-未来计税时可予抵扣的金额60万元=0。

简述负债账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涵义,并举一例说明

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税基础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据以计税的基础,即计税时归属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二)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析、计算期末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当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时,便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其中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为应纳税暂时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为可抵扣暂时陆差异。应纳税暂时陆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陆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三)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金额,分别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用已计算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乘以当期或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用已计算出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乘以当期或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期初余额”。
  (五)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
  由此可见,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应包括当期应纳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5.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6.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什么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7.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1、资产
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
账面价值
过程中2113,计算
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
税前列支
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
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5261前列支的金额
2、
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时按照税法规定可4102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
以各种1653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
入账价值
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回折旧-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答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8. 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为现在少交了税,将来需要多交税。这种情况下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比如:固定资产原价为12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会计按照4年计提折旧,税法按照3年计提折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第1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计税基础为8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为现在多交了税,将来需要少交税。这种情况下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上例中如果会计按照3年计提折旧,税法按照4年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比如计提产品三包费用走预计负债,那么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